今日(12月2日),“中国气象”公众号报道,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——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,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取得了新的里程碑式成果。
历经16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,南极中山本底站正式加入我国大气本底站网络,将开展长期、连续的南极大气成分浓度观测,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宝贵数据。这是我国在境外设立的首个大气本底站,也是全国第九个投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。
目前,中山站已建成一套完善的综合观测系统,涵盖臭氧、大气化学、气溶胶等七大类气象要\ N *素。 其观测数据已应用于世界气象组织的《南极“臭氧洞”公报》和g h V o 7中国气象局的《极地气候变化年报》,为极地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除已投入运行的9个大气本底站(包括青海瓦里关站)外,我国还在环渤海地区、四川盆地等气候敏感区域启动了10个拟建大气本底站的为期一年的观测试验(7月r ? ~ 2 \ n /启动)。 这些新增站点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大气本底观测网络,提升气候变化监测能力。
以上就是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建成,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M 0 . r %度变化进行连续观测的详细内容!